旧剧在北平:“北平的哈吧狗叫两声,都有西皮二黄的意味”
更多精彩 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“北平的哈吧狗叫两声,都有西皮二黄的意味”,这是某文学家在他著作上的幽默语;事实虽然不能如此,但这不过是证明旧剧在北平的普遍性而已。的确!北平是旧剧的发祥地。就拿四大名旦、须生三大贤皆产于北平,就足够虎一气了,何况其他呢?
北平旧剧场,大小数起来,足有二三十个,戏班之多,不可胜数,当此市面萧条之时,各班上座成绩佳者甚少,于是多美其名曰:“优待顾主,特售半价。”打开窗户说亮话:“为了肚子,咬牙牺牲”。
班与班争,戏园与戏园斗,于是宣传之法,五花八门。有的自办剧报,老王卖瓜,自卖自夸”。有的顾聘专员,每日在报上揄颂夸扬,更可笑者,即某科班某日演《四郎探母》,饰四郎者为花旦泰斗某之幼子,于是戏园方面竟藉此,在广告前边来一段介绍词,什么是某伶之爱子,什么能书善画等等。
筱翠花、郑醒民之《四郎探母》
其实爸爸是名伶,儿子不见得就唱的好,能书善画,更与唱戏是风马牛不相及,否则有一技之长者,皆能粉墨登场唱戏也。还有的在广告上注曰:“此剧为某伶第一拿手,商之再三,始允出演,真可谓空前绝后也。”窥其意,好像戏是伶人传家宝,轻不示人!其言空前可以讲得通,要说出绝后,不知下次将如何宣传法?
宣传固然是宣传,但观众受骗只是一次也有几班,不事宣传,而能上座特佳者,那就要推程砚秋之鸣和社,马连良之扶风社,谭富英之富庆社,及陆素娟等班而巳,这并不是偶然的,他们自有其焦点在:程是程腔的创造者,马以念作取胜,谭是以嗓亮吃响,陆则纯以色为诱力!
小科班在前甚多,终因经费拮据或内部龌龊,相继倒闭,现在仅存的,只是一富连成与戏曲学校而已。他俩上座的好,在北平凤毛角者,富连成已有三十余年历史,人材辈出,诸如雷喜福,马连良,谭富英,李盛藻,筱翠花等皆为该班之毕业者,现在已招收六科学生。
陆素娟之《西施》
今之科内号召力最大者,当推李世芳,与毛世来二人,因二人一为小梅兰芳,一为小筱翠花,戏曲学校开办才只四年,成绩还算不错,先在东城吉祥逐实习,成绩特差,几有不能维持之势,后转入南城中和公演,上座大见起色,其中以王金璐与赵金蓉最受欢迎,王有小杨小楼之称,赵则有女梅兰芳之雅号。
虽然旧剧在北平是如此的时髦。但却找不出一份专论戏剧的报纸,有则仅是在报屁股占一席位置而巳,内部文章,多像式中代出来的一般,诸如捧青衣者必曰:“……艳若桃李,冷如冰霜……唱则有绕梁三日之概,将来继四大名旦而起者,非汝莫属!”颂花衫者定说:“……秋波似水,辗转流流……娟丽可爱……白口娇嫩,将来定能步筱翠花而成立”等等多此一类的肉麻文章,总之其所歌颂者,多为漂亮之辇,此为何?其中自有其意义在。
李世芳之《玉堂春》
在北平捧角家之多,更如过江之鲫,其最有名者,如捧某大王成名之X某,因和大王意见分歧,且大王迁居上海,难常倾谈,遂又转变一意捧所谓小大王了:他不顾黄金与时间之牺牲,三天请小大王吃饭,五天把小大王叫到寓中指导身段。
同时还有“老而不死是为贼”者某名流,组织所谓X友会,专门拉拢一般富于女性美的童伶加入,其仍存着前清时代玩弄相公的心理!居意可屠!其余还有无数名不赫赫者,以各人志趣为归依,分党成派,互相诽谤,不仅常在报上笔战,且常在戏园对垒:你叫“好”,我唤“通”,一时火起,也许演一出全武行。大打出手。
写到此,笔者不得不搁笔了,虽然还有很多消息,但是猛想起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”。这两句话,有点胆怯了。
(《戏剧旬刊》1936年第14期)
- 历史推荐 -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投稿请戳菜单“关于投稿”一栏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
梨園雜志
微信号:liyuanzazhi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